我要说的是,爱是一种关系。爱不储存在我的内在,因为我看不到;也完全不储存在你的内在,你也看不到;但是当我们连接的时候,是彼此的关系让我们看到了爱。
“你这个孩子怎么这样?”——这不是爱;
“这个东西你怎么又弄坏了?”——这不是爱;
如果孩子做错了一件事,我拉着她的双手对她说:“妈妈爱你,但是这个事情不可以这样。”这是爱;
如果我的压力过大,自己开始发脾气,控制不了自己了,我对孩子说:“妈妈现在情绪不好,妈妈需要独处,去处理自己的情绪。但妈妈的情绪跟你没有关系,不是你的错。是因为妈妈工作的压力。”这是爱。
所以,爱从来都是点点滴滴的表现在生活中。它不可能抽象的隐藏在我们的大脑中。生命就是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被造就出来的。你的孩子长大后怎么样,就依赖于你这样点点滴滴的和他生活的情景,而不取决于你大脑中有一个愿望。所以,所有的愿望都取决于你在跟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如何!
学习如何跟我们的孩子相处,是所有父母要学习的主题。
在我们的文化里,我们不善于表达爱。即使这样,我们爱一个成人时用拥抱、亲吻来表达爱,用时间的陪伴来表达爱,用关注对方的好恶来表达爱。但成人之间的爱,往往容易受阻、不信任你。面对孩子你不怕这些东西,你不必担心孩子的心态,孩子纯粹的没有心态。
我们要学会很多表达爱的方式。我们说,所有相恋的爱人都要拉手,都会拥抱来表达彼此的爱。但是我们对孩子往往不是这样。我们也应该跟孩子手拉着手,跟着孩子的步调走,而不是让孩子跟在我们的后面。如果我们特别着急要走的话,告诉孩子,妈妈现在非常着急,所以不能跟你慢慢的走,妈妈抱着你走。这也是爱。
我们学会在我们的生命中,和孩子每一个时刻流动着这种爱。
你可以坦然的向孩子表达爱,或是你不会,你可以向你的孩子学,向孩子学如何表达爱。感觉他们扑向我们怀抱的感觉,感觉他们把头埋在我们颈部的感受,感觉他们纯粹的不带任何功利的爱。
我们中国人不善于表达,我们往往认为爱是储存在心里不流露的。但是今天,爱必须学会表达出来,爱必须学会表现在动作中,爱必须学会表现在跟孩子每一个拥抱上,每一个眼神里,每一个感觉中,这样儿童才可以收到爱。否则,他收不到。就像你寄出去的信一样,孩子没有收到,爱就杳无音讯了,就是无爱。因此我们不把这些东西称为爱,那是你的看法和认为,但不是孩子的,孩子将带我们走向真爱。
爱孩子,就让孩子成为他自己
如果我们懂得爱孩子,我们就让孩子成为他自己。很多人说,成为他自己跟不能成为他自己,差别究竟在哪里?有一个天大的差别,就是儿童成为自己的时候,他会形成了一个自我,然后成为实现自我的人,最后他就能走出他的自我。我们父母不是特别追求现实中的成功吗?没有自我,就无自我实现的可能,也无所谓成功可言。
孩子获得爱和尊重的时候,就会用生命的大部分精力用来创造和形成自我。这是生命的本能和法则。这个阶段独特的生命现象就是,完全处在生命中,以自我为中心。全部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自我的创造上,他没办法从自我中出来的。这是人生命中顶顶重要的6年,或者说12年的时间。错过这12年,再想建构自己,实在是太艰难了。错过12年,到了成人期,再以自我为中心,就是障碍和病态。
当孩子把自己建构起来了,就会用下一阶段的时间,也就是青春期到18岁,用已经建构起来的自我跟现实的外在世界搭建一个桥梁,他把自己与外界连接了起来。
等他搭完这座通往现实的桥梁以后,他已经超越了他自我创造的历程,走向社会,他将要实现一个社会人的价值。当一个人从自我的自然人中走出来的时候,这个人就能去实现他社会的自己了。这就是成长的一个自然里程,无需培养,只求不破坏。
真正愤怒的是孩子,他已经难以想出办法了。大家能看到周围的很多成人,永远都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,那是因为他没有从自我中走出来,他依然没有建构起自我,他就一直陷入在五岁到六岁。一个几岁的孩子如何为自己负责呢?而父母、老师或是国家根本上无法在你成人后为你负责,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。你就拥有了不知的抱怨和仇视。
一个根本未走出自我创造的成人,就永远会抱怨和仇视,抱怨是孩子的状态,仇视是无法自我创造的焦虑的外在显示:
“我之所以干的不好是领导的责任”。
“我之所以不幸福,是你对我不好,你导致了我一辈子的不幸福,如果我重新找一个,我就有幸福了”。
“你这个领导很坏,都是你不好我才变成这样”。
我们永远都在抱怨别人。实际上,我们什么时候会抱怨别人呢?六岁以前,小孩子的愿望达不到满足的时候,小朋友会这样说:“我打死你”、“坏妈妈”。长大以后就不敢打了,要一打,别人会以为你有毛病啊。长大了以后就变成,“都是你不好,是你导致了我的问题,我之所以这样都是你的原因”。我们只不过把一个六岁孩子的动作转换了一下。这就是这个人没有从自我中心中出来,他不可能有实现自我实现的愿望。
现在情况变了,现实的情况是,当儿童形成自我的时候,父母不让他形成自己,而是告诉他,这个也不对,那个也不好。你不能成为你,你要按妈妈、爸爸的心愿做事情,帮助妈妈爸爸形成妈妈爸爸。这才是你的使命。然后,这个人长到18岁的时候,他没法从自我中走出来,他依旧处在自我中心中,父母就怒不可遏。父母有什么可怒的,这是最简单的因果报应,只是成人太健忘了,也可能是时间太长了吧。
因此,我们才会说人生最大的恶,莫过于一样,就是不让人成长。在没有爱没有自由的环境里,一个儿童辛辛苦苦长到18岁,你以为他会开始服务于别人啊?绝不会。他的第一个愿望就是我要如何实现我,我如何把我塑造成我希望的那样。
我们在社会中,把此称为理想。你以为你的孩子没有理想是怎么导致的?是因为他的心理根本没有长到18岁,他的生命年龄可能还在六岁呢。他只是告诉你“我要玩,你不让我玩,你就坏爸爸,坏妈妈。”你就不断地压着他,骂他、斥责他……那压力很大的,但他依旧抵抗住你的压力,还要玩。你有没有想过原因是什么?原因只有一个,他还停留在4岁。一个4岁的孩子,你今天就算把他杀了,他也没有办法做成你希望的那样。除非你让他的心灵再继续成长,这是唯一的一个途径。
所以说创造和形成自我很重要。破坏儿童内在的内驱力,为他自己的目的服务,就是一种犯罪。因此,我们要高度觉察我们自己,是不是让孩子在按照我的意愿在成长?
当他长到青春期的时候,他开始对外在的世界产生想法;长到18岁的时候,他已经把自己完全建构好了,他开始去实现他的梦想了;到30岁的时候,把自我的一切要完成;等到40岁的时候,这个人开始重新考虑。一个人40岁的人在考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。很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认为,40岁的时候,人的成长才完全,一个循环到40岁完成,生命真正的意义才重新开始。这个人终于开始寻找真正的意义究竟在哪里?生命的意义究竟在哪里?而不是现实的意义究竟在哪里,这就是人类成长的一个里程,这时候超越自我才成为可能。
生命有一个本性,就是他需要按期自己的意愿来思考,来行动,来成长。他来到这个地球上就是来学习的,就是来让自己进化的,而为什么现在他不爱学了呢?为什么他不求成长了呢?因为在他小的时候,成长到某一个阶段,成人把他掐住了,停止了。
我们说爱是什么呢?爱仅仅是一个条件和背景。我们知道动物对自己孩子的爱,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要超越于人类。但是我们人跟动物的差别究竟在哪里?就在于人类的爱关心儿童的成长。永无至尽的成长是人类的特征。